由數字建造的建築(Architecture by Numbers)


by K. Michael Hays

From Praxis 7: Untitled Number Seven(2005), 88-99

 

<前言>

建築不應該再被指認為物件,而應該被視為是條件(condition)和構造(construction)。

 

在2004年春天,在Altria的Whitney美國藝術博物館(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)辦了一個名為『由數字建造的建築(Architecture by Numbers)』展覽。在展覽中,Harvard學設計學院研究所及Whitney博物館的副館長K. Michael Hays教授蒐集了許多用各種數值化操作的(numerical operations)作品。每一個作品都使用了獨一無二的數學運算程序,這些作品跨越了各種建築以外的不同領域,從峰巒起伏的極限地景、鍵盤分區 (keyboard diacritics)、甚至到關於亞伯拉罕宗教(Abrahamic religions)的研究,都揭露出建築專業分析研究對象後進行操作時的潛在模式。這些作品由我所謂的『建築藝術家們(artists-architects)』發展,它們超越了過去建築界關注議題時的慣用概念,而是用數值化的方式來表達作品與場域的關係。並非創造一個實體建物,而是在當前的學科範圍外去想像作品的可能面向。確實,『建築存在在作品之中,它不應只是物件的操作,或是一種依附在慣性常識底下的設計程序;而應該是一個去思考各種特殊藝術性議題(specific artistic problem)的架構(frame)。』在這個展覽的作品中,建築不只是一種特殊的活動,更是根據某些特殊的心靈架構去進行思考,有意識地去選擇某些特定行為。

對Hays而言,作品中的美學宣言遠遠比不上孕育出作品的態度。在當前號稱『理論之後[1]』(after theory)的時代,Hays主張一種超越實踐、務實、實質的思考方式。在這裡被提出來的理論,既不是被(預先)規定的(prescriptive)也不是相互作用的(interpretive)。『理論是一種重鑄(recasting)已知的活動。』Hays提供建築師一個(語言學中的)不定詞(infinitive),這個概念如同一種重鑄(建築)的方法,他認為建築是『去尋找作為一種特殊知識的學科;是企圖為了延續或延長歷史性觀念中所認可(authorized)的建築意義,而讓現在已經不適用了的概念重新被表現出來的特殊活動;(我們應該)去選擇其他如:舞蹈、寫作、電影、設計等可能的表現形式,是因為建築是這樣一種行為特殊的學科;去讓(建築)與所有其它的形式相關;去讓(建築)渴望建築。』

Hays所引用的慾望概念,萌發(stemming)自Lacan對人類精神(psyche)結構的研究,在本文中被特別強化地呈現出來。它用一種新的方式重新概念化(reconceptualize)1960年晚期到1980年早期新前衛運動(neo-avant-garade) 的操作。此外,Hays也提出了一個語言學的模型,『我們重寫了建築的分析模型,將它重構為(Hays所謂的)建築慾望,在某些領域我們指稱這種慾望為建築狂想(Imaginary)或是建築符號學(Symbolic)。』這個另類的理論框架界定了建築潛在的未來。確實,『一個根據慾望所建構的建築理論模型,標誌了理智狂熱所可能造成的眾多無法控制的問題;它歡迎無形式(formlessness)所可能帶來的風險,以及各種不可預期結果的概念,舊的形式被強迫置入新的環境(Trusims cut into),工程永遠不會完成(things come undone),而「臨時的普遍性(provisional generalization)」則不斷創造出新的涵構意義來作為設計者的操作知識(make new contexts for knowledge)。也許再次思考新前衛運動,我們能夠瞥見誠實的新建築。』


 


[1] Terry Eagleton, After Theory, 200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